您好!欢迎访问赛锶钛氪(上海)贸易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15601635108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避免误操作:实验室灭菌器常见使用误区与纠正方法

避免误操作:实验室灭菌器常见使用误区与纠正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10-1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9
  实验室灭菌器是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设备,但操作者常因经验不足或疏忽陷入误区,导致灭菌失败、设备损坏(如压力容器爆炸)甚至安全事故(如烫伤)。以下是五大常见误区及纠正方法。
 
  误区一:装载过密,阻碍蒸汽流通
 
  现象:将培养皿、试管等物品紧密堆叠(间距<1cm),甚至将整个培养箱的托盘直接放入灭菌器。
 
  后果:蒸汽无法穿透物品间隙(局部温度仅80-90℃),形成灭菌死角(如底层物品实际温度比上层低10-15℃)。
 
  纠正:装载时留出2-3cm间隙(物品间可插入温度计验证),液体容器开口(防止爆裂),织物类松散放置。例如,培养皿应倒置单层摆放,试管用专用灭菌架分隔。
 
  误区二:忽略排气步骤,残留冷空气
 
  现象:直接启动灭菌程序(未手动或自动排出灭菌器内冷空气),认为“温度到了就是灭菌完成”。
 
  后果:冷空气占据空间(占比>10%时,实际灭菌温度比显示值低10-20℃,如显示121℃实际仅105-110℃)。
 
  纠正:高压灭菌器需通过“排气”程序排出冷空气(观察排气口有连续蒸汽冒出,或压力表指针先上升后下降至零后再上升),干热灭菌箱需提前预热(30分钟以上)使内部空气均匀受热。
 
  误区三:参数设置错误,匹配不当
 
  现象:所有物品均用同一参数(如121℃/20分钟),未区分材质(如液体与器械)、包装(如透气与密封)。
 
  后果:液体(如培养基)需更长时间(30分钟)防止爆沸,密封包装(如塑料袋)需更高温度(134℃)确保穿透。
 
  纠正:根据物品类型调整参数——器械用121℃/20分钟,液体用121℃/30分钟,耐高温金属用134℃/10分钟;透气包装用常规参数,密封包装需延长10-15分钟。

 


 
  误区四:未等压力归零强行开门
 
  现象:灭菌完成后,未等待压力表指针归零(或安全阀关闭)就打开灭菌器门。
 
  后果:内部压力>0.1MPa时,高温蒸汽(>120℃)会瞬间喷出,造成面部、手部严重烫伤(曾有实验室因此导致三级烫伤事故)。
 
  纠正:必须自然冷却至压力归零(约30-60分钟),若急需取物,使用缓慢排气模式(泄压速度<0.05MPa/分钟),并佩戴防烫手套。
 
  误区五:忽视定期维护,设备带病运行
 
  现象:长期不清理灭菌器内胆(残留药渣、水垢)、不校准压力表(偏差>±10kPa)与温度传感器(偏差>±3℃)。
 
  后果:水垢堵塞管路(影响蒸汽流通),传感器误差导致实际温度不足(灭菌失败)。
 
  纠正:每周清理内胆(用软布擦拭,禁用钢丝球),每月检查安全阀(手动提拉测试灵活性),每季度校准压力表与温度传感器(用标准仪器对比)。
 
  避开这些误区,实验室灭菌器才能真正成为“无菌保障工具”,而非“安全隐患源头”。规范操作与定期维护,是对实验结果与人身安全的基本尊重。
赛锶钛氪(上海)贸易有限公司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沈砖公路6000号D1-201室
邮箱:info@systec-lab.com.cn
传真:
关注我们
欢迎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关注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